企业信用是一个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信誉的综合反映。当前我国企业信用缺失问题严重,尤其是在会计制度方面。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,我国会计市场总体发展时间还不是很长,体制不成熟,会计事务和会计执业质量较差,用于虚假会计事项的现象屡见不鲜。在这种情况下,企业财务报表缺乏真实性,虚报、谎报行为时有发生。有些企业为了达到上市的目的,与证券商练手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,还有些证券商非法操控股票市场等等。再加上会计事物的谨慎性不够,数据失真,影响机构对此的公正判断。
不少企业对合同的履行意识缺乏信用,尤其是中小企业,认为合同的履不履行关系不到,主要目的是为了盈利。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,我国企业在奇谭会、展销会以及供货会上,对签订合同的履约率只有30%左右。而且一些企业利用合同进行其在行为。表面上合同的所有条款是俱全的,但是钱一旦到手,存在着卷款逃跑的现象。据我国工商据调查显示,我国企业每年签订的合同不少于40亿份,但是合同违法的行为占据总数的百分之六,可见我国合同欺诈行为的严重性。
我国政府为促进企业的发展,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以此减少企业发展的压力。如减免企业部分的债务,实行债转股等措施。很多企业为了获得政府的相关支持,争相挤船。甚至有的企业通过该制、重组煎饼等形式恶意逃废银行的债务,这个国家金融资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。另外,企业与企业之间、企业与个人之间的信用观念淡薄,相互之间产生的各种商业行为失信的现象屡见不鲜。据相关数据统计,由于企业间的不讲信用,企业将相互拖欠构成的债务多大5000-6000亿,是我国流动资金的五分之一。银行由于企业借钱不还形成的各种债务高达千亿之多。据数据统计,截止2018年,在我国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、中国银行、交通银行等开户的企业中,经认定逃废债务的企业搞到52140户。
制假造假产品在我国十分猖獗,各个行业中都有出现不同的制假售假产品。给广大的社会民众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。据2018年卫生部查询的假冒伪劣产品显示,越有1200个品种,因为这些产品是的很多企业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。正是因为严重的失信行为导致假冒伪劣在市场上的横行,导致市场失灵现象。正品与假冒伪劣产品共同进入市场,由于造假者和购买者对产品信息的不对称,在消费者对价格的预期上,导致正品卖不出,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破坏了市场健康稳定的运行,导致市场秩序混乱。一般来说,市场的健康运行是以公平竞争为前提的,但由于假冒伪劣产品的影响,很多正品也会因此降低价格进行出售,久而久之企业必然会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,降低产品的质量,进而出现了劣质产品淘汰优质产品的现象,最后使得名优企业缺乏安全感,成为企业失信的受害者。总体来说,制假造假行为对市场经济正常的运行影响是非常大的,,据相关调查表明,制造假行为的危害性仅次于贩毒对市场经济秩序的危害。